
本文所论及范围,都是家用室内场景的LED 球泡。说道室内的布光,自然也是模拟自然太阳光是极好的。然而,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,现实还是渐行渐远。太阳是热源辐射所产生的光,光谱比较连续。白炽灯卤素灯也同样是热源辐射,产生光谱连续性接近太阳光。节能灯则是电离的汞原子发出紫外线到灯壁荧光粉后,荧光粉发出白光。LED灯泡是发光晶片直接发出光线。节能灯和LED灯也是“调色光”,是各种颜色调和混合至“白光”。对LED光源来讲,正是上世纪末日本科学家发明了蓝色LED发光,由此也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,因为有了蓝色LED光的加入,可以把LED光调和至百色,也就革命性的可以作为照明光源使用了。
这个针对上一章节所列LED光源普遍缺陷来讲:好的光源,应该是不炫光,不闪频,有较高颜色还原能力,以及没有那么突出的蓝光光谱。详述一下几个主要问题。
炫光方面。因为LED发光晶片面积很小,发光量又大,在小区域内发出强烈光线,直视自然是刺眼的。一般LED灯泡都上使用磨砂灯罩,来起到柔化作用。还有一些使用导光柱,把大量光线导向侧面(普通灯泡大部分光线在下方90°范围内,也就是大部分光线是向下的,直视相当刺眼),打到四周墙上和天花板上,再反射,形成一个巨大的“漫反射柔光箱”,减少刺眼。此外,高色温的光线(比如6000K左右的日光色光源)特质,结合人类在自然光下进化的适应性特点,高色温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然的刺眼光(尤其是直射和亮白反光处)。所以,2013年版本的国家标准(GB 50034)也是建议室内照明色温小于4000K。
频闪。也就是由于交流电的属性,每秒100次的明暗变化。这会增加眼疲劳和危害视力。一般可以使用IC恒流的供电方式来解决频闪问题。但并不是所有IC恒流驱动的都没有频闪,因为LED灯泡驱动电路往往比较简单,甚至有时候顾此失彼,也不是所有容阻限压方式驱动的都有频闪。到底是IC恒流还是容阻限压,极客们可能对后者嗤之以鼻,但这往往不是技术问题,是市场问题。阿摄的观点是:不管恒流还是限压,不频闪的就是健康的灯。
低显色问题。也就是在LED灯光下,被照物体颜色不能真实还原。阿摄作为兼职婚礼摄影师,对此极其敏感又深恶痛绝。这是一般用户感觉LED灯光“怪怪的不舒服”主要原因,因为现在LED灯泡显示指数往往只有80左右,而过去好的节能灯则在90左右,再过去的白炽灯是接近100。所以从白炽灯到节能灯,再到LED灯,显色性是断崖式的三连降的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LED灯泡显色性都差,市面上虽然绝大部分产品显色指数都不高,造成这样的原因同样不是技术问题(因为很小的团队都能造出显指95以上的灯泡),这是市场原因(因为绝大部分用户不会去甄别,甚至根本没有概念,况且国内国际的强制标注只要做到80)。此外,高色温也是杀手之一,因为高色温更难做高显指。同品牌同系列的灯泡,一般暖黄色的都比日光色的显指高。
蓝光伤眼问题。这是非常有争议的部分,但现在普遍观点是蓝光对人眼有害。由于照明LED光源都是加入蓝色LED光后才能达到无色光,这就有别于自然光中蓝光部分比较平缓的光谱分布,LED光源的蓝光部分都是非常突出的,尤其是是6000K左右的高色温LED光源;而3000K以下的低色温LED光源的蓝光部分相对要好得多,光谱分布中蓝光部分也和太阳光相当。可见,这方面也是需要低色温啊。
综上,好的LED灯泡,应该是不炫光、不频闪、高显色和蓝光不突出的。但这四项中三项是和色温有相关之处,都指向需要低色温。我的专业人士朋友,普遍认为室内照明色温不应该超过3000K!LEISO在色温方面向来主张采用2700K(含)色温的灯。
在工程方面,往往电源驱动和散热是最为重要的方面。不稳定的电源,能够大大减少LED灯泡的寿命,说1W 5小时,其实可能只有数百;散热同样至关重要,散热不好发光衰减严重,没用多久就觉得不那么亮了,也是减少使用寿命。下面让我们用一张LEISO莱硕照明产品的爆炸图简单了解一下他的内部结构:
特别是LED台灯,特别喜欢加上“护眼”、“学习”、“婴儿”等字眼,这也是在暗示这灯光更安全。然而,阿摄从市面上看到的不少这类所谓护眼灯,绝大部分是普通灯,甚至还是劣质灯。这世道,往往玻璃和高透光学玻璃是同一回事!
其实没有灯能护眼的,说真正的护眼无非就是上段中所列各项素质比较好的,但也不能护眼,只是少伤眼。护眼灯纯粹是噱头!